多少次冬天的夜,在料峭的寒风中挥动右手,像被逐出师门的孙悟空,对着一辆辆过往的出租车大喊“师傅”。
后来这个场景被滴滴和快的颠覆了,滴滴快的这两个产品曾经被认为势同水火,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情人节携手脱单。这个曾经令所有人都以为不可能的事却真实的上演了。谁说互联网不浪漫,滴滴和快的有话说。
在打车软件领域,滴滴和快的一直以来就互为对手,曾经一度也因市场份额占比而打的不可开交。然而这对“死敌”却在西方传统节日情人节里签署合并协议,双方以100%换股方式进行合并。这两个产品依托于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个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,这让他们的市场推广可以放肆任性,补贴从不手软,在滴滴宣布融资7亿美元之后,快的也宣布融资8亿美元,本以为会掀起新一轮的补贴高潮,没想到两方携手了。
滴滴与快的是典型的双寡头垄断市场模型,经过一轮的洗牌,在打车应用领域只有滴滴与快的存在,摇摇打车丶易达打车丶移步打车等应用都在双巨头竞争中被碾压,打车是不存在缝隙市场的行业,这种极为标准化的产品无法提供差异化服务,注定不可能存在小型应用,“大”才是生存之道。
打车是城市生活的刚性需求,有没有补贴不会影响用户的打车决策,只是有效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有了打车软件的存在,能够有效降低出租车空驶率,同时也让用户更为便捷的坐车,不再需要寒风中痴痴等待。重点是打车这种高频低额度消费能够长期粘着用户,同时培养用户移动支付的习惯,打车可能不是一个极大的市场,但移动支付绝对是个恐龙级的未来。
这次滴滴与快的的并购应该资本层面的意志。有人认为合并就是可以减少补贴,双方不至于白刃相向,最终寻求利益最大化。其实不然,打车这种标准化的服务,一旦形成双寡头局面之后,很容易建立动态平衡。开始的补贴是为了能扩大市场份额,随着所有打车用户的加入,滴滴和快的双方的市场很快会确定,而且是共生关系(出租车司机同时安装两个抢单软件,用户也会同时安装两个叫车应用),最终会趋向都不补贴的共识。在两方实力相对均衡的情况下,不可能存在一家将另一家踢出市场的情况,最终很可能滴滴和快的各自拥有打车用户群的一半。双方之间的合并,最大的价值并不是资源的最大化或者是成本的节约,而是将用户合二为一,在互联网,2亿用户的价值远超1亿用户价值的两倍(沈禄政文)。
文章TAG:情人节 滴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