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6年初,阿里巴巴提出了“赋能商家”的战略。11月29日,阿里CEO逍遥子在一次公开活动上谈到,阿里将利用大数据帮助所有品牌客户完成商业转型升级,打通线上线下。不仅仅是阿里,今天所有平台型的大企业,如腾讯、百度、小米等都在提到“赋能”这样一个词汇。
赋能中小企业的同时,中小企业也是迎来了新的机遇。中小企业其实也可以学习“赋能”的思维,一方面改善自身管理,另一方面提升业务水平。
为何大公司都在强调赋能的智慧
阿里高管在一场场公开活动也不厌其烦地“布道”称,要赋能商家、赋能中小企业。“赋能”被马云阐述为“不仅仅是帮助企业拿定单促销售,而更是立足于帮助企业提升管理发展的水平和效率。”阿里如此高频的提到“赋能”二字,以至于不少人以为,这是马云一手创造出来的词汇,是阿里话语体系中的的独有词汇。
当然不是。今天的腾讯实际上也在不断强调“赋能”这样的字眼。腾讯副总裁程武今年4月谈到,要让“创意者经济”开始破土,让每个个体在赋能的环境下得到解放。而百度在今年11月的百度云智峰会上谈到,要用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赋能传统企业,驱动各个行业的智能升级。
小米在做自家的生态链硬件业务时同样强调赋能,通过把小米的品牌、小米的电商平台赋能给生态链公司,让生态链企业和小米一起形成竹林。
“赋能”二字其实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,这是现代管理学理论预言家弗莱特的研究成果。其理论内涵是企业由上而下地释放权力——尤其是员工们自主工作的权力。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去驱动企业组织扁平化。
其实“赋能”发展到今天,已经不仅仅是指企业组织扁平化,更包括更多内涵。“赋能”被用户大企业寻找生态圈内的合作伙伴,还用于“赋能”客户,让客户不断参与进企业的决策、运营过程中,让客户倒逼企业发展。
赋能的大环境下,企业转型可以做到哪些事情
1、企业组织扁平化,赋能员工,给员工更多主动权。
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瞬息万变,更需要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力。“赋能”意味着给员工赋予更多的权利和空间。让员工可以更好的去服务客户、适应市场。
今年8月的360私有化媒体沟通会上,周鸿祎说,过去他需要以管理者、监督者的身份去对待旗下业务和部门。但这种管理会摊薄企业家自身的精力,也很难做到每项业务面面俱到。当时老周这门“红衣大炮”问在座的媒体说,“我老周懂互联网金融吗?”当时一位媒体记者小声说句“懂!”,老周听到这句话时,直截了当的说,“懂个屁!”,全场哄然大笑。
文章TAG:手机 魅族 小米